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日期:2023-08-31 12:00:26 来源:广西学习平台 作者:陈鹤松 林子琳 点击: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增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实效是培育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应从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注入劳动教育新活力和开创劳动教育新格局四个方面着力。

打造“沉浸式”劳动教育课堂,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

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新时代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实现知行合一,打造“沉浸式”课堂,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沉浸式”劳动教育课堂通过一定方式为学习者打造场景化、体验化、共情化的学习体验空间,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场景,形成有效互动的教学氛围,具有教学环境的代入感、教学内容的立体感、教学氛围的参与感等特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价值认同。学校要开展“沉浸式”的劳动教育,系统谋划教学、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和网络课堂“四个课堂”,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中。第一课堂可借助VR、AR等技术搭建仿真劳动情景、演示劳动过程,学生以沉浸式“感受”“探究”等方式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第二课堂可结合劳动节、农民丰收节、校园科技文化节等,线上线下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第三课堂可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方式提供劳动实践空间与平台,让学生以沉浸式“体验”“应用”等方式,强化劳动技能习得,增强劳动获得感。第四课堂则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云课堂”中,用直播、短视频、Vlog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载体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地沉浸其中。通过四个课堂联动,最终实现劳动教育的全程渗透、全员参与、全方位介入。

搭建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构建劳动教育新样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学习场域的变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因此,各地区和学校应积极占领和开辟劳动育人网络空间,搭建以“建—选—学—评”为核心的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劳动教育新样态。其一,搭建劳动教育平台,精准服务学习者。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着力打破数据资源壁垒,整体建设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根据学习者体验持续优化丰富拓展平台的功能和应用场景,精准服务和高质量满足学习者需求,实现由“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转变。其二,精选劳动教育资源,引入平台资源建设。挖掘整合和精选学校、地方和权威机构的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数字化成果,根据学习者需求,开发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教学案例库、教学重难点问题库等,引入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资源建设。其三,研学平台劳动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平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为大家提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空间,推动学校、社会共享优质数字劳动教育资源。其四,测评劳动学习效果,关注学习者进步空间。应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增值评价,采集研究学习者在平台的学习行为等全过程数据,关注学习者学习进度和进步空间。

培育高质量劳动教育师资,注入劳动教育新活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资源,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师资较为薄弱,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建设高质量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其一,建设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一支校内以劳动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为主,校外以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岗位能手、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等为辅,既懂劳动教育理论又懂劳动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并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人,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其二,提升师资队伍的劳动育人能力。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实行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展示、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技术应用、专题培训、资源开发和建设,强化教师的数字化劳动素养,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工厂参加劳动等,增强教师的劳动实践能力。其三,搭建劳动教育队伍的研究平台。形成常态化的教科研工作机制,及时追踪国内外劳动教育发展状况,找准研究切入点,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对策、劳动教育评价等研究,产出有理论深度、实践力度的研究成果。

建立全链条劳动教育体系,开创劳动教育新格局

劳动教育需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建立家校社“全链条”劳动教育体系,开创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劳动教育新格局。一是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链条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应以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把劳动意识和技能的养成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二是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链条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师生充分参与的工作格局,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营造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链条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依托社会力量和资源,建立“互联网+”“农业+”“工业+”“科技+”“生态+”“企业+”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校际联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共同研发劳动课程,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参与劳动教学,切实弥补学校劳动教育场地不足、师资配备不强、课程资源匮乏等问题。